读《自私的德性》后感

《自私的德性》是安·兰德所著书籍的汉译本书名。我手中的这本,是 2006 年由汪宇主编、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兰德丛书」中的一本。总的来说,本书的核心观点是:

损人利己不丢人。

从世俗的道德层面上讲,这句话有点离经叛道,但在兰德的哲学里,那就是真理一般的存在,安·兰德以及安·兰德的信众坚信:

自私是人的自尊,是人所拥有的高贵的品质。

你觉得荒诞吗?你想不想反驳:

难道说人性中的恶反倒是善了?争名夺利勾心斗角这样的存在倒是值得表扬的了?

最近苹果公司对微信赞赏要征收 30% 的税,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整个中文世界炸开了锅。人们议论纷纷,不过风向倒是非常一致:一致对外,以讨伐为主。

毫无疑问,iOS 属于苹果公司。那也就是说,关于 ios 生态所有的决策,其他非投资方本就无权干涉。但是基于苹果在国内有着不小的客户群体,这项 “征税”政策势必影响蛋糕的分配,于是,公众号作者站出来了,新闻媒体站出来了。

这次「抗议苹果恶意征税」的口水潮就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翻版。

我看到老罗在微博上振臂一呼了,说:

苹果再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傻X似的流氓乱抽成,迟早被抵制或被收拾…唉。

老罗的诅咒我看到了,无论是从他的观点,还是冷嘲热讽的表达方式,我都不太能同意。老罗站在用户的角度说了两句气话,然后顺带着表达了对这个政策的「愿景」,从言论自由的角度,这没有问题。但如果站在法律的角度呢?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苹果公司对其产品有最终解释权。

也许这时候有人开始替苹果公司担心了,担心它被抵制、被收拾了,但我认为这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什么问题,或者说我们根本操不到心。

首先,苹果这么一家大公司,他们做出的这项针对中国市场的决策,我相信不会是某个部门领导为了冲冲业绩便拍拍脑门做出来的,我相信这项政策的后面,一定会有数以万计的数据调查来支撑着这项政策的实行。

其次,在正常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这个政策是好是坏,几个月后通过苹果公司的市值,以及国内 IPhone 销售量,一看便知。好政策,苹果公司自然获益,坏政策实施下去了,活该受损。

我不认为小范围舆论的压力会触动苹果公司,相比之下,它们更在意的是它们的市值、产品销量。如果你真的反对苹果公司对赞赏的征税行为,请问一群人瞎起哄、在网络上嚷嚷有什么用呢?对解决问题能起多大作用呢?真的有骨气的话,应该果断放弃苹果手机,低价抛售苹果公司股票,因为快速的、直接的市场反馈才是苹果公司关注的,同时这也更有可能成为苹果公司修正错误政策的依据。

锤子手机,就是个不错的替代品嘛。

话说回来,我认为苹果公司一定衡量过这场「亮剑」的利弊。他们既然敢这么干,一定是源于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啊,不过最后结果如何,腾讯跟苹果最后能不能谈拢,我们拭目以待。

苹果是自私的,就像当年 3Q大战 时一样,腾讯 “心情极为复杂的” 给用户写了一封公开信,让用户在腾讯与 360 之间做个选择。我记得当时罗振宇还在央视专门做了一期节目痛斥 360 的流氓伎俩。市场的竞争激烈到什么程度,我想罗振宇自己做了公司后应该会明白,不知道现在罗振宇对他当年的「内裤道德论」有何感想?

市场上存活的公司就像比武的拳师,斗争、角逐的齿轮一直在转。而究竟哪步是好棋,哪步是臭着,只有结束乃至复盘的时候才能有结论。

市场是自私的,市场的血液---公司,也是自私的,我不认为这种自私是坏事,相反,这倒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头。

我还有个问题,对个人来说,自私是好的么?

我反正不知道。不过,既然公司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情的出招,那么人想必也将是允许的,尽管你可能不会喜欢这类人。比如在公开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竞选到了职位,甚至动用了为你所不耻的手腕,那么他胜了就是他胜了,至少在这一局的比赛中,人家胜了,你不能生气。

也许你会说,我跟他不一样,我比他高级,我有比他高得多的底线。没关系,这是你的选择,同时,那,也是他的选择。风水轮流转,在这样级别的比赛里,你顾虑多,有些招数你不愿使,那是你的事,责任以及最后的结果你要勇敢的自己承担;到了另一种环境、另一种侧重的竞争中,同样的选择,你的优势也许就几何增长似的显现出来了。到时候,也许他输得会很惨,这,也要他自己承担。你看,多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