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陈皓写的关于 要不要996 的问题,陈皓从公司和个人的角度分析了996存在的不合理性:
人一天工作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有志向的人来说,既然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事务性的工作上,那么更有价值的业余时间的学习将被压缩。
996意味着加班加点,依靠加班加点做出来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技术债。
方向不对全白费。对于公司来说,996的工作作风有可能会催生拖沓懈怠的公司文化;即便不会,那做成一件事或一个项目,要点在于方向、架构,而不是员工的工作时长。
陈皓告诉我们:
我赞成上面的结论,不仅口头上赞成,我还要在行动上把里面的一段话拿出来给你分享:
你不信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的那些不用加班,就算什么也不干,公司也愿意花钱养的技术人员。他们的成功一定不是通过努力和加班加出来的。你会发现这些人拼的不是谁干的多,而是谁解决的问题有多难。
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了自己的现状:每天都围绕在我所在的项目四周,对着它的边边角角缝缝补补,仿佛每天也尽是有忙不完的事。每当看着凌晨的天空,不禁为自己低效的忙碌、勤奋、努力而润湿眼眶。我真的为公司拦住了不少事,我处理了很多程序的故障、缺陷,我也帮着前后端甚至是测试做了成百上千行代码上的支持。但是,公司似乎并不买我的账,一年零七个月以来,没给我涨过一分钱的工资。
为什么?我觉得有些受委屈,过去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的工作量成倍数的增长,却依然无法得到公司的青睐。
现在我大概知道了。原因就是我做的不够难。每天,我都是按部就班操作着身体为公司挡住一些零散的、琐碎的、杂七乱八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会成为公司项目的卖点,因此我做的事情再多,产生的价值实际上是极低的。 而有些人,在一两个月的时间里,可能只忙了一周。但就是这一周,为公司引进了新的框架,或者实现了某个繁琐事情的自动化,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样的人就是出彩!
我切实的感受到:我(打工者)太难了。
首先,打工者往往身在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或者某一个职位。世界在变化,打工者所在行业也很有可能在未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打工者,需要时刻警惕这样的变化,时刻调整自己的航向,以期在未来站稳脚跟,从而才有可能成为翘首。
其次,打工者往往寄居在某一公司名下。因为与团队成员密切的交往合作,很容易建立友好的关系,但是你仍然不得不处理你与项目的关系、你与领导的关系。比如你在项目中的位置和角色,比如升职加薪的问题。
再次,当项目成型后,项目中的技术栈往往不再会有大的变动,那么此时,你就会像我的现状一样,从一个开发者转为一个维护者,一个项目的维护者。公司会以开发者的名义养活你,你也以为自己是个开发者,这种情况下,打工者很容易沉浸于这种舒适的但相对封闭的生态环境下而无法跟上人才市场进步的步伐。
打工者的困境是:需要永远睁着眼睛,争取超过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从业者,永不落后。
打工者的困境是:作为个人,你需要永不停止的向雇佣方展示你的肌肉和你健美的身材。
盲目的迎合短期收益,我想大概这就是打工者的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