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历史终将把普通人遗忘

谁关心鲁迅的儿子做什么去了呢?

谁关心曾国藩的儿子做什么去了呢?

谁关心至圣先师孔子的儿子、孙子做什么去了呢?

除了看热闹,有谁真正关心xxx的家眷后来如何如何了呢?虽说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但名垂青史的,往往是个别英雄。链接1链接2

对于后人来讲,一个人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一个人的儿子是谁也不重要,至于谁跟谁有师生关系、好友关系、同盟关系、敌对关系,就更不重要了,不多年,随着一轮一轮的生老病死,这些“关系”终将烟消云散,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历史是个无情的 BOSS,事件是唯一的 KPI,历史课本只会记录那些站在风口的当事人,除此之外,该丢的丢,该删除的删除,该遗忘的遗忘。

独立其精神

从历史的视角看,苏洵有没有苏轼苏辙这两个儿子,并不重要。假使苏洵苏轼苏辙三人改头换面为张洵、李轼、王辙,三人毫无关系,但各自继承三苏的成就,想必,除了少了些谈资,历史还是那个历史。

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是独立的存在。「独立」是核,血缘、姻亲关系只不过是外面的壳。壳是暂时的,核是永久的。

自己对自己负责是「独立」的开始,因此,因为独立,所以自由。

你的后代注定平庸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个世界才好玩儿。

倘若富人永远是富人,穷人永远是穷人,达官显贵永远是达官显贵,凡夫俗子永远是凡夫俗子,那个黏糊、凝固得像个果冻一样的世界,那个生下来就一眼看到头的世界,实在没多大意思。

富人家经过一代一代的繁衍,一次又一次的财产分割,变为穷人几乎是注定的事;穷人成为富人却只需要些个人努力以及运气的加成。

以此类推,一代天骄的后代,「泯然众人矣」几乎是注定的事;但一个小白成为行业精英,却只需要一万小时的精进外加少许的耐心。

这个结论真骇人听闻:你的后代注定平庸。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防止堕落

你的后代注定平庸。

你现在越是人上人,你后代平庸的概率就越大;

假如你当下时运不济,那么很有可能你正走在滑向平庸的路上。

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防止堕落:

一个正接受教育的人,我们最应该教他/她什么?

1.首先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如果学有余力,那么:

2.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正向价值的人

接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赢,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名垂青史,试问,有多少人能出人头地,又有多大概率名垂青史呢?

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不要输,至少,不要输的那么惨,时刻保持自省,不要正走在平庸的路上,还不自知。

科学育人

请阅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请阅读《非暴力沟通》。

你能做的只不过是开个好头

子女接受了优良的教育,却只不过是刚开了个好头。

未来还有好长一段路,就只能靠他们自己了。他们要自己体悟,要自己品尝个中艰辛。

未来,是成长,是徘徊不前,还是退步,都是他自己思虑过后的抉择;

是有大运气,小运气,还是一点运气都没有,那,也是他们自己的命运了,你既插不上手,也很有可能根本没办法左右。

你只能静静祈祷你培养出来的是一个聪慧、有见识、不胆怯,同时善良且有更高追求、更大理想、更远大抱负的大脑,而不是一个只有姓氏作为唯一辨别特征的一家人。